218桩转会、超过12亿英镑的转会投入,利物浦终于找到了竞技成绩和商业运营之间的动态平衡。
30年来这个俱乐部的努力和挣扎,以及多次和联赛冠军失之交臂的痛苦,都让利物浦得不断重启,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重建。这样一种平衡的达成,在这样一个梦幻赛季的背后,是过去30年不断碰壁又不断修正的经历。
1997年,当"欧洲之王"的光环还未完全褪去时,利物浦完成了一次重要转会:从国际米兰签下英格兰中场保罗-因斯。因斯之前是弗格森打造第一支冠军曼联的中场核心,利物浦的这笔转会,当时被认为是实现球队再夺联赛冠军的临门一脚。
只是因斯的加盟,结果却事与愿违。当时利物浦的主教练是罗伊-埃文斯,"靴屋"(bootroom)的代表,温和谦逊的利物浦俱乐部传统继承者。他对球队的管理,失之过于宽松。因斯后来的回忆,尤其对比同时代的弗格森,认为利物浦根本不缺天赋,却少了那种联赛争冠的韧劲,俱乐部整体上的职业化程度也不够高。
之后不论是埃文斯和霍利尔联合执教的糟糕组合,还是贝尼特斯的一度让俱乐部振作,再到霍奇森、达格利什以及罗杰斯,利物浦几次接近过联赛冠军,贝尼特斯更是带领球队创造了伊斯坦布尔奇迹,但最后那一步台阶,利物浦始终没能踏上。
直到德国人克洛普的到来。
克洛普的第一个赛季,半路接手,最终球队联赛排名第八,然而克洛普的加盟,肯定会成为利物浦俱乐部百余年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转会--之前罗杰斯有过不错带队成绩,但是当克洛普出现在市场上,利物浦的美国控股方芬威集团,果断解雇罗杰斯、礼聘克洛普。同时克洛普身后,还有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足球总监迈克尔-爱德华兹、转会负责人大卫-法洛斯和首席球探巴里-亨特。这样一支专业化团队的组建,得到控股方充分授权,很快让这个俱乐部走上了一条快速进步通道。
从2016年至今,利物浦在转会市场上投入很高,更能难得的是,这些高投入,几乎没有失败者。按照传统足球每三笔转会,有两笔能成功,就算很好的转会投入运作,利物浦在过去4年转会市场上的效率和成绩,肯定是欧洲所有俱乐部中最为成功的。这样的球队架构过程,给了克洛普一队最好的实力支撑。
克洛普之前就在队中的球员,像洛夫伦,就承认,每个转会窗口的调整,让利物浦达成了"完美平衡"--"这就像做一个猜谜游戏一样,我们不断地引入我们之前所短缺的球员,而每一步我们都走对了,一点都不耽误,所以我们走到了今天。"
自利物浦最后一次夺取联赛冠军:1990年,当时的顶级联赛冠军还不叫"英超冠军",而是"英甲冠军"(First Division),利物浦在球员收购上的投入,总计为12.73616亿英镑。同一时期,投入最高的英超俱乐部,是切尔西,17.19亿英镑。曼城第二,17.16亿英镑。曼联第三,13.73亿英镑。第五位是阿森纳,只有9.7亿英镑,第六热刺,9.27亿英镑。
很长时间,利物浦的投资并没有换来相应的联赛成绩,不过克洛普时代开启后,芬威搭建的俱乐部管理体系,逆转了此前20多年的局面。
2016年夏窗买下马内,是一个起点。之后自由转会得到马蒂普,以及门将卡里乌斯、后卫克拉万,中场维纳尔杜姆。三条线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,构建起如今的夺冠班底。冬窗利物浦历来投入不多,2017年夏窗萨拉赫、罗伯逊、张伯伦,将球队团队高压进攻的特点,进一步强化。2018年冬窗收购范戴克,其实是此前夏窗就要完成的转会。2018年夏窗,又有了中场法比尼奥、凯塔、前场沙奇里、门将阿里松的到来,更是完美地补齐了防线以及中前场板凳厚度。这一系列转会中,除了凯塔尚未完全证明自己,其余的个个都是点睛之笔。罗杰斯时代,利物浦还有一个"转会委员会",试图严格按照Moneyball的数据分析原则,来保证各种信息和评判的均衡。克洛普到来后,民主分工的权力架构继续保留,同时又给了主教练充分的最终决断机会。这套体系,接近了完美程度。
今天的利物浦,如同昨天的曼联,成为了一个俱乐部良性运行的典范。这可能恰恰是曼联所不想看到的--利物浦过去几年的正确运转,反射出来的,恰恰是曼联自弗格森退休后的一步步错误。错一步,在足球竞技场上,未必是进两步就能追回来的,因为对手还在不断进步。